在2025年4月9日,註冊脊醫梁啟彥於RTHK節目【凝聚香港】中,分享了關於媽媽手的寶貴知識。節目中,梁脊醫詳細講解了這個困擾許多都市人的常見疾病。

媽媽手在醫學上稱為「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」,是由瑞士醫生弗里茨·狄奎凡在1895年首次詳細研究。這個病症主要是因為拇指經常過度伸展和用力,導致肌腱滑膜變厚,壓迫附近的肌腱引起疼痛。嚴重時,即使不活動手指也會感到疼痛,還可能影響整個手腕的活動能力。

梁脊醫特別指出,雖然稱為「媽媽手」,但實際上並不限於媽媽群體。30-50歲的女性是高危族群,特別是需要經常抱嬰兒、哺乳、更換尿布的新手媽媽。此外,服務員、廚師、美髮師、上班族也容易罹患,因為他們的工作都需要長期重複使用手腕和拇指。

自我檢查方法簡單,脊醫教導可以伸直手臂,將手掌張開,然後將拇指放在掌心握拳,再將手腕向小指側伸展。如果拇指側面感到疼痛,就需要提高警覺。

治療方面,輕微案例可以使用冰敷或佩戴手腕固定支架。如果情況較嚴重,則需要就醫進行關節矯正、干擾電流治療、超聲波治療等。

最後梁脊醫提醒,預防媽媽手最重要是注意正確姿勢。例如抱嬰兒時,不要只用拇指出力,要善用整個手臂,並且要做適當的伸展運動和肌力訓練。但如果在運動時感到不適,應立即停止,尋求專業人士協助。

資料來源:RTHK節目【凝聚香港#733】 (2025年04月10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