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,屬於一種慢性疾病,也是常見致命的心臟疾病。全港每100人便有2至3人患有心臟衰竭,單單一年間已有20,000宗因心臟衰竭而入院的個案。
心臟衰竭所指的是心臟輸血功能出現異常,心臟的收縮及舒張能力減弱,無法有效地泵血,將足夠的血液供應到身體各部位,以滿足身體需求,各器官功能因血液及養分不足而受到影響。而血液通常會回流,並積聚在肺部、腹部或下肢,導致身體不適。近年心臟衰竭有年輕化趨勢,年紀最少的更只有28歲,心臟衰竭的症狀有很多種,若有任何其一,應及早接受心臟衰竭檢查,以延長存活時間。
心臟衰竭症狀
心臟衰竭可以發生在左心或右心,或同時出現左心及右心衰竭。視乎心臟衰竭出現的位置不同,症狀也會有些微差異。
左心衰竭,又稱收縮性心衰竭(Systolic Heart Failure)。左心室主要負責體循環,將含有豐富氧氣和營養素的血液泵到到身體各個部位。但當左心肌收縮力量減弱或無法收縮時,血液會停滯在左心房跟肺靜脈,使之左心室負荷增大。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、氣喘、肺積水、疲勞、虛弱、心跳過快、心律不整、心悸、咳嗽等症狀。即使平躺在床,也會感到呼吸急促,有種猶如遇溺的窒息感,無法入睡。
右心衰竭,又稱舒張性心衰竭(Diastolic Heart Failure)。右心室主要負責肺循環,將血液泵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。但當右心肌無法如常放鬆,含有二氧化碳的靜脈血液無法完全流回心臟並注入心室,血液會滯留在身體的靜脈或附近組織和器官。患者會明顯感到疲倦、腹部或下肢水腫、,甚至肝臟腫大、頸靜脈怒張、呼吸困難、胸悶、胸痛、食慾下降、噁心等不適。
心臟衰竭成因
任何會增加心臟負荷的因素,都有機會導致心臟衰竭,大致上可分為與心臟相關和非心臟疾病2個類別。
- 高血壓:是導致心臟衰竭的主要成因,持續一段時間沒有控制好高血壓,會引致心肌肥大、心肌壁增厚,心臟負荷隨之加重。
- 瓣膜性心臟病:心臟內有4片瓣膜:主動脈瓣、肺動脈瓣、三尖瓣、二尖瓣,負責控制血液的通過。但當出現瓣膜狹窄、瓣膜脫垂、瓣膜反流等瓣膜問題,心臟需要更多工作來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,這會加大心臟負荷。
- 冠狀動脈疾病: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肌氧氣及養分的血管,任何一條冠狀動脈因膽固醇積聚而出現狹窄或閉塞,都會令心肌缺氧,心肌收縮功能受抑制,無法泵出正常的血液量。
- 心房顫動:是指心房不規則或經常快速跳動,心房與心室的跳動頻率不同步,令血液滯留在心臟內,更會增血栓的形成。
- 心肌病變:即心臟肌肉出現問題,心肌缺血缺氧、擴張型、肥厚型、限制型或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變,都會使心臟變得虛弱,影響心肌正常運作。
- 心臟瓣膜手術併發症:在進行心臟瓣膜修復或置換手術後,可能出現血栓、感染等併發症,有機會導致心臟衰竭。
- 其他因素:肥胖、患糖尿病、嚴重肺病、嚴重貧血、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,有吸煙、酗酒、濫用藥物習慣,都會增加心臟負荷。
心臟衰竭檢查方法
心電圖:
透過心電圖,可以評估心臟有否心律不正、心肌缺血或心肌肥厚等情況。
心臟超聲波:
可觀察心臟結構、收縮和舒張功能、瓣膜開啟和閉合情況,以及血流情況。
胸部X 光:
除了可知心臟大小,胸部X 光更可顯示肺部有否肺積水、胸腔積液、肺部充血等心臟衰竭的徵象。
抽血檢查:
血液檢測指標可顯示血糖、血脂、心臟激素(利鈉尿胜肽)、肌酸酐激脢、心肌肌鈣蛋白、血液電解質、肝腎功能等指標,以確定心臟衰竭的程度。
心臟電腦斷層掃描:
提供高解像度的心臟影像,包括:心室、心房、心瓣膜、冠狀動脈及周圍血管的結構,同時可檢查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。
預防心臟衰竭
除了先天性心臟病外,日常遵從良好及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,能預防及緩和心臟衰竭症狀,減慢病情惡化。
- 戒煙
- 戒酒
- 充足睡眠
- 減少壓力
- 控制血壓
- 控制健康體重,避免過度肥胖
- 進食有助心臟健康的食物,如:蔬果、魚類、橄欖油、豆類、堅果、低脂乳製品
- 維持健康飲食,攝取均衡營養
- 限制油、鹽、糖及飽和脂肪的攝入量
- 保持規律運動習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