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風濕」就是類風濕關節炎嗎?
說起「風濕」,我們會聯想到打風落雨才會出現在長者身上的關節痛,但醫學上的「風濕」泛指與骨骼和關節有關的疾病,其中包括退化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,前者大多出現在長者身上,主因是勞損而成,痛楚一般會隨著活動而加劇,隨著休息徵狀會有所改善,哪後者又是什麼?
不同於退化性關節炎,類風濕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而出現的慢性炎性關節疾病。由於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關節,導致關節發炎並產生痛楚、腫脹和僵硬,可影響全身不同的關節。最常見受影響的部位是手部兩邊小關節(如近端指關節及掌指關節),但其他大關節如手腕、手踭、膊頭、膝蓋等也可以受影響。關節痛楚一般在早上起床時比較嚴重,不過在活動後才得以紓解。
由於此病可引致關節受損,令關節持續受到侵蝕和變形,最終喪失活動功能,對患者的整體健康以至生活質素帶來負面影響。此外,類風濕關節炎有機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,增加患上肺纖維化、表層鞏膜炎、心血管疾病等機會。
目前,類風濕關節炎沒有徹底根治的方法,但能夠用藥物將病情活躍性減到最低,令患者的病情得以緩解,減低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,此外,患者可以視乎自己情況進行適量以及適合自己的運動,利用物理治療與水療舒緩徵狀,但出現急性發炎時就最好暫停,直至病情穩定才逐漸回復運動。
類風濕關節炎若延誤治療,受破壞的關節活動能力將無法逆轉。因此,如果早上時出現關節僵硬疼痛並持續30分鐘以上,而這情況持續6星期或以上,就應該諮詢醫療人員作診斷,及早接受治療。
參考資料:https://bit.ly/3mQbBCL、https://bit.ly/3Ogl5Tf
聲明:本文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删除。以上數據只供參考,並不是醫生的建議。如身體有任何不適,請立即就醫。